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召开背景:
这次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是在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保证全党继承邓小平同志遗志,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胜利前进的大会。五年前,中共十四大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写在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并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五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认真实施党的十四大作出的各项重要决策,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使我们党和国家经受住了新的考验,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重要内容:
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和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历史意义: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离开会时间还有1个多小时,数百名中外记者便已簇拥在大会堂东门外的台阶上”“北京火车站南来北往的旅客簇拥在巨大的电视屏前,长安街上行色匆匆的京城百姓放慢了脚步”……1997年9月1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记录下了国内外对大会的瞩目。
党的十五大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着全国5800多万党员。
翻开历史的照片。人民大会堂庄严雄伟。大礼堂主席台正上方悬挂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巨幅会标。大礼堂二楼上挂着“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巨型横幅。
历史铭记,党的十五大作出的一大历史贡献,就是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并旗帜鲜明地指出,“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我们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十五大无疑将以这一点为标志载入史册。”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大会认为,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对于保证我们党领导人民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是党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党的十五大代表、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说,作出这个决策,表明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把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前进的决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
“邓小平同志向人们展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构想。”早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和时代精神作了新的阐述,表明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十五大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江泽民在会上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报告共十个部分:
(1)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
(2)过去五年的工作,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5)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
(6)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
(7)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8)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9)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
(10)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
“吃了‘定心丸’,思想更解放了”
1997年9月29日,三秋大忙季节。山东省最大的私营农场胶州市环海农场,机声隆隆,一片繁忙,近千亩稻田金浪翻滚。当年10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开荒大户放手大干》记录下了这样的场景——
地头上,场长徐宝荣正拿着“大哥大”指挥收稻子。这位种粮大户投资300多万元,承包了胶州市近海1万亩荒滩进行改良开发。十五大报告提出,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这下,我的信心更足了。我要放开手脚大干。”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进一步释放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少人感到,“吃了‘定心丸’,思想更解放了”。
“十五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以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重大问题作出新的阐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主任罗平汉表示,这些论述,体现了党在探索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
“这个基本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罗平汉说。
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党的十五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明确回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我国实现跨世纪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几代人接续奋斗
朝着21世纪阔步前进,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展望:“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〇〇〇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报告进一步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度里,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件有伟大意义的事情。”
忆往昔、看今朝。如今,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展望很多已经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我们党进入新世纪后,在基本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我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顺利开启。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和国有企业改组改造
党的十五大以后,党中央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改革,并强调着重抓好两个大头:一是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一是要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
对农村改革和发展问题,1995年3 月,江泽民在江西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重申和进一步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农业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指出要长期保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稳定不变并不断加以完善,同时从长远趋势来说,逐步走上集约化、集体化道路,是农村发展的大方向。
伟人逝世
1997年1月17日,江泽民同十五大报告起草小组成员谈话,着重讲了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十个问题。江泽民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项制度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任何情况下也不能动摇。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公有制经济要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同样可以用。目前广大城乡出现了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形式,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新事物,应以积极的态度予以支持。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并使之进一步展开,十分重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真正走出了一条正确的路子,消除了过去由于所有制关系不合理造成的对生产力的羁绊,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全党应深刻认识这个经验。
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病逝,享年九十三岁。当天,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发出《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指出:邓小平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2月25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隆重举行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江泽民在悼词中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光辉伟大的一生,指出:邓小平同志七十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建国以后成为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我们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更高地举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党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念,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和愿望。因此,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遵照邓小平及其亲属的意愿,邓小平的骨灰于3月2日撒入大海。
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特别行政区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特别行政区,于1997年7月1日零时开始履行防务职责。
6月30日午夜-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仪式在香港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时3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七楼隆重举行。
为什么说中共十五大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承前——邓小平理论的发扬壮大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十五大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它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启后——跨世纪的三步走
十五大确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并对21世纪的发展作了展望。它指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实现这些任务和目标,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把党建设好。
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的要求,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这些论断,是党在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党的十五大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明确回答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向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我国跨世纪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