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大(1922):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021-06-29

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图片2.png

召开背景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年8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为了贯彻党的“一大”提出的党在当前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加强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的精神,作为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机关。

1922年1月21日至2月2日,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彼得格勒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张国焘等14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出席会议。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阐明被压迫民族所面临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对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2年初,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爆发了中国海员大罢工。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掀起第一次高潮。其间,爆发罢工斗争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

1922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邀集全国百余工会的162位代表,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谋求工人阶级的大团结。

1922年5月5日,张太雷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以来第一个团纲和团章。张太雷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这次大会后,青年运动在党的领导下呈现出蓬勃开展的新局面。

1922年6月30日,陈独秀以中共中央局书记名义起草了给共产国际的报告,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年来的工作。报告中具体列举了开展过的政治宣传活动、出版书籍《共产党宣言》等等。

1922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重要内容:

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问题。在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制定出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这个纲领作为党的最高纲领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是,如何认识现阶段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确定现阶段的革命任务,党的第一个纲领对此没有给予解决。

历史意义

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这次大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中共二大,开创史上八个“第一”

01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02以全国代表大会名义公开发表了党的第一个宣言。

03第一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组织关系,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

04第一次提出了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和主张。

05制定通过了党的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党章。

06第一次明确地阐释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本思想。

07通过的《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是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第一个以政党名义作出的关于妇女问题的决议。

08第一次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二大:发表了党的第一个宣言及第一部党章诞生

中共二大最主要的成果是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由陈独秀领头起草。

据张国焘回忆:“起草一个政治宣言确是这次大会唯一重要的任务。我和蔡和森又推陈独秀先生为执笔人。他花了约两天的时间起草好了第一次的初稿,提交起草委员会讨论。起草委员会又连续开了好几次会议,蔡和森提出了许多补充和修正的意见,我也参加了一些意见。大会停顿了约一个星期,又再度举行,通过了我们所提出的宣言草案。”

宣言初步阐明了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策略、任务和目标,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革命的策略是组成各阶级的联合战线;革命的任务和目标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的统一;革命的前途是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党章,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明确地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党章规定了严格的入党手续,主要是为了从组织制度上保证把确实具备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因此,入党时,须有党员介绍,并要经过逐级上报的审查手续。这对防止投机分子和不够条件的人入党,是十分必要的。对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党员的质量标志着党政治上的先进性和组织上的纯洁性。

党章对于纪律的规定也十分严格。首部党章规定,无故连续四个星期不为党服务,三个月不交纳党费的,要开除出党。再如,言论和行动有违背党的章程和各执行决议案,无故两次不参加大会,泄露党的机密的党员等都必须开除。在当初这样严峻的政治条件下,一个新生党组织对一名党员的要求如此严格,有这样的魄力,非常不容易。

由于党处于幼年时期,理论准备不足,实践经验少,二大党章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但是,与一大纲领相比,二大党章从内容到结构,从实体规定到程序规定,都有长足的进步。从根本原则到具体制度上,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党第一次有了正式的党章,反映出党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增多,对于规范党员和党组织行为,健全党内生活,促进党组织的巩固发展,提高党的战斗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及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

大会发表的宣言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实际上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宣言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中国社会性质的基础上,提出在目前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就制定出了党在当前阶段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党的最低纲领。

宣言又指出:党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又指明了党的最高纲领。

大会指出,为了实现反帝反军阀的革命目标,必须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大会在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进行初步分析后指出,中国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积极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小资产阶级的大量群众因遭受极大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面来中国幼稚资产阶级为免除经济上的压迫起见,一定要起来与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奋斗;工人阶级有伟大的势力,这种势力发展无已的结果,将会变成推倒在中国的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革命领袖军

大会还提出,要联合全国一切的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并决定邀请国民党等革命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共商具体办法。


中共二大:法制建设的最早尝试

上海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原上海市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曾是中共一大代表、时任中共中央局宣传主任李达的租住寓所。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党的二大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这里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包括陈独秀、张国焘、李达、蔡和森等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

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一大确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理想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怎么把它在中国现实社会中付诸实践。面对这样一个异常艰巨、复杂的任务,年轻的共产党人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向探索之路迈出了艰辛的第一步。

党史资料记载,1922年,国内国际形势又有了新的变动。这种新的形势变化,要求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调整自己的策略,给中国人民指明革命的出路。

国内封建军阀势力重新整合之后,在各自帝国主义支持之下矛盾又起变化,终于导致了第一次直奉战争的爆发以及地方军阀之间的战乱;资产阶级民主人士对时局纷纷提出各自的改良方案,希望在避免革命的前提下解决国家的根本问题。

 在国际上,1921年年底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以及1922年1月,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会议在莫斯科的召开,引起了国际格局新的变动。

在列宁的指导下,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

代表会议。这次会议,中国派出了有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国民党及工人、农民、学生、妇女、新闻记者等各方代表组成的代表团共39人参加。

列宁在大会期间抱病会见了中国代表,并亲自阐述了民族、殖民地问题的观点,鼓励中国代表把中国革命推向前进。通过这次大会,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于中国共产党制订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及国共两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都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李达在回忆中说,1922年3月,第三国际拍来一份英文电报,主张中国应干国民革命,当时我们不懂国民革命是什么。同年夏季,张国焘和十多位青年团员从莫斯科回到上海,带来了国际指示,他带回了许多文件。国际的指示,主张中国应当实行国民革命,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建立民主国家。于是,党就在7月间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

1922年由国际召集的远东劳动人民大会,中国方面是由本党领导国民党及其他各社会团体的代表进行的。大会的决议,在东方殖民地国家应进行民主革命的斗争和在革命中进行农民苏维埃的组织。于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遂决议了民主联合战线政策。陈独秀说。

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思想从此迈开了第一步

中共二大根据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学说和远东大会的精神,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讨论了党的任务,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以下简称二大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议决案》《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关于议会行动的决案》《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关于少年运动问题的决议案》、《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等9个决议案。

其中,中共二大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的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党章,从党员、组织、会议、纪律、经费、附则6个方面,对党员的条件和审批程序、党的组织系统及其构成、党的会议和活动方式、党的组织纪律、党的经费来源及使用方面作了规定。

党史资料显示,中共二大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与中共一大共同完成党的创建任务。

胡姝指出,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及若干议案,确立了革命任务是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大宣言提出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

胡姝表示,二大宣言还将制定关于工人和农民以及妇女的法律”“改良工人待遇”“统一税制”“废除一切束缚女子的法律等内容载入其中,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法制建设的最早尝试。

这表明了党的新型民主政权思想即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思想从此迈开了第一步。

1923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帮助之下,作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党内合作。由此,二大宣言中由一个或数个革命的党派共同执政的政权思想开始转化为实践行动,并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1923年的中共三大的宣言中,又提出了进行平民革命和建立平民政权的思想与主张。这一思想主张,既延续了中共二大所提出的由一个或数个革命的党派共同执政的观点,也为稍后革命民众联合政权建立一个工农小资产阶级独裁制政权方案的提出,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方案的实践提供了一个总体的思路。

平民政权的提法和概念从三大开始,不断出现于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宣言、报告、文件、决议中。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仝华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文中强调,正因为有了中共一大、二大所先后确定的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才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波澜壮阔地展开的可能,从而才有了反映这一革命实践客观要求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基本思想,以及为这一革命所逐步成就的后来的一切。


毛泽东是中共二大代表吗?

回顾历次党代会,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毛泽东是否参加了二大,至今仍是个谜。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大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区分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制定《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第一个章程;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第一次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二大代表的问题,史学界一直争论很大。目前比较公认的是12人说,但具体是哪12个人,还没能形成统一的意见。

二大代表12人说的主要依据是以下两份文件:

一份是1992年12月9日参加共产国际四大的中共代表团(团长陈独秀)向共产国际递交的《关于我们党的组织问题》的补充报告,其中提到,参加二大的代表有来自七个地区(上海、北京、山东、湖北、湖南、广州)的七个代表,每个地区各一人。

该文件是从俄文翻译过来的,原稿上面少了一个地区。这份报告所说的七人,只是地区代表,而未将临时中央局成员三名和工会、青年团代表各一名计算在内,如再加上这五位,正好是12位代表。

另一份是1928年6月出席党的六大的代表回顾整理出的一份名单——《中共历次大会代表和党员数量增加及其成分比例表》。

主要依据以上两份文件,《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展览解说词等,对二大代表问题大致采用同一说法,即:出席大会的有中央局成员、党的地方组织的代表和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回国的部分代表。他们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杨明斋、罗章龙、王尽美、许白昊、蔡和森、谭平山、李振瀛、施存统等12人(尚有一人姓名不详)

以上点出的11人,是《中共历次大会代表和党员数量增加及其成分比例表》中除去毛泽东后余下的人。这里面没有毛泽东的名字,但指明尚有一人姓名不详

《中共历次大会代表和党员数量增加及其成分比例表》中记载毛泽东是12位代表之一。

可是问题是,毛泽东本人说自己没有参加二大。他在与埃德加·斯诺谈话时,明确说:我被派赴上海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22年冬(应该是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出席,却忘了开会的地址,也没能找到任何同志,所以就错过了。

此后,毛泽东几次提到他没有参加党的二大,都讲得比较笼统。

1945年4月21日的七大预备会上,他说:这次大会有些同志未当选为代表,不能出席,也不能旁听,很着急。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大家可以解释解释。就拿我来说,我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逢双数的大会,我都没有参加。

1945年9月10日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会议上,他又说:第一次代表大会我到了。第二次代表大会没有到。

李达在1955年8月的回忆中也说:毛泽东没有出席这次代表大会。

确实,鉴于一大的经验,为保密和安全起见,二大决定少开大会,多开小组会,每次大会都要更换一处地址,以避免上海租界巡捕的注意。二大共举行了三次全体会议,第一次在李达家的客厅里,其他两次在哪里召开的,多方人士费了很大劲,到今天也没有考证出来。所以,当年已在上海的毛泽东找不到二大开会的地方,也是很正常的。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年谱》和《毛泽东传》中,也没有毛泽东参加党的二大的相关记载。

在党的历史上,二大是制定党的纲领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大会。正因为如此,党的二大的召开才宣告党的创建工作的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二大可与一大的历史意义相提并论,二大的12位代表也与一大代表一样,都会为参加这样重要的大会而终身感到自豪和荣耀。

按常理,对这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会议,当事人一来不会忘记,二来不会有意回避。因此,毛泽东应该不会记不清到底是否参加过二大,更不会有意回避。

而六大的那份档案,又是代表们在会上回忆整理而成的,那时离二大召开不过六年时间,又有多人互相印证,出错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总之,关于二大,毛泽东本人说没参加,但有的档案记载他参加了。对于这个问题,目前仍无法确定;二大代表是否只有12人,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查证。


二大召开在人民出版社诞生地

当年的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现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就是李达的住所,人民出版社就诞生在这里。1922年7月,中共二大也在此地召开。

据不完全统计,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15种图书以及临时性宣传册,如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工钱劳动与资本》、《资本论入门》,列宁的《共产党礼拜六》《劳农会之建设》《讨论进行计划书》等,还有《共产党底计划》《俄国共产党党纲》《国际劳动运动中之重要时事问题》,以及《马克思纪念册》《李卜克内西纪念》《两个工人谈话》等宣传册,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宣传工作,在青年学生和工人群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人民出版社的出版工作始终都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为了迷惑反动派,李达故意在书的封面和版权页上,把人民出版社的社名刊印为“广州人民出版社”,社址是“广州昌兴马路26号”,这是广州新青年社的地址。当时的新青年社,主要以出版《新青年》杂志为主。
1923年夏,李达与陈独秀就“国共合作”和“二次革命”问题发生重大分歧。11月,李达应邀到长沙担任毛泽东主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学长。由于缺乏主事之人,人民出版社就此停止了工作,相关业务并入设在广州的新青年社。

 人民出版社虽然停办了,但在建党初期党的思想建设和宣传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926年年底,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蔡和森在莫斯科撰写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的报告,其中在“吾党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使命”部分,蔡和森写道:“人民出版社,设在广东为我党言论机关,出版了很多书籍,对思想上有很大的影响。”






分享